1~2歲的嬰幼兒的行為訓練

育兒生活 10月號 NO.269
作者/吳四維醫師
首先要瞭解1~2歲的嬰幼兒在表達需求與感覺的能力上是有限的,不太能以清楚的語言來表達需求,所以對於本身的飢餓、挫折生氣、無聊、想睡覺或身體不舒服,這年齡的有嬰幼兒多半以非語言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注意以獲得滿足,他會以抓、咬或者打照顧者的方式來表達,許多的父母或照顧者卻把這些行為當成是暴力行為的前哨戰,照顧者應要試著去解讀這些負面的行為的背後意義,不要把這些動作當成沒有禮貌的反社會行為。


無記憶與自制力 會一再犯錯
1~2歲的嬰幼兒因為肌肉與認知發展不成熟,所以這個階段的小孩無清楚的記憶與自制力,導致其常會一再的犯錯、破壞物品或將東西搞的一團亂,比如一歲左右的嬰兒會故意將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但這通常不是反抗的行為,但若到了兩歲以後還會有此行為,則通常是一種故意反抗的行為。所以針對小孩的行為反應家長應需要注意不能忽略,但不需要過度的反應,以適當的觀察為第一優先。以下提供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
 
1、首先要以身作則,為你的小孩樹立好的榜樣,顯示你自己能維持冷靜與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當處理小孩的偏差行為時,試著保持冷靜的態度,不要有太過的情緒反應,堅定且溫柔的方式會讓小孩知道雖然他的行為不被接受,但你還是愛著他與關心他,過度的情緒反應會讓小孩感覺自己不受喜愛,對自己感到沒有信心與挫折。
 
2、維持居家的安全很重要,雖然本來就期待嬰幼兒學會適當的行為,但環境中有太多誘惑的東西,小孩的注意力又相當短,容易被其他的東西吸引,所以應該要將危險的東西做適當的收藏與掩飾,並應提供小孩適當與充足的玩具,否則應該要帶至戶外活動(不要期待他們會乖乖坐著不動),以減少危險的發生。
 
3、提醒他們什麼是危險,告訴小孩環境的限制為何,當他們爬向危險的物品或東西時,將物品拿開或將小孩抱走,然後告訴他「這樣不可以」,嬰幼兒對什麼都抱持著好奇與探索的態度,但需要逐漸學習到環境的限制,但嬰幼兒常需要持續且重複的提醒直到他們可以記住家庭的規則。持續的規則與紀律,當反覆接受到規則的限制,他們比較可以遵守規則,因為同樣的結果反覆發生,小孩會逐漸發展出安全的行為模式。
 
4、適當轉移其注意力至其他的行為,嬰幼兒由於注意力相當短,對於新的經驗與事物容易感到興趣,如果他正在玩你的眼鏡,將其拿開並告訴他不可以,之後拿一個適合的玩具,像是氣球,他很快會忘記剛才眼鏡被拿掉之後不愉快。
 
5、對於嬰幼兒故意持續的不良行為如打人或者咬人,首先瞭解這個階段行為的原因多半在探究行為與結果的關係,所以你的回應是不論是在打你、抓你時,設著輕輕抓住他們的手,告訴小孩「小天不可以打人」,或者也可以設著抓住他們的手腕,用他們的手輕輕的碰觸你的手臂,並且一邊說「小天最溫柔不會打人」。
 
6、一旦發生不好的打人行為時,使用正向的加強方式,盡量避免使用處罰,試著告訴小孩你看見的適當行為,並告訴他你有多喜歡這樣的行為,如果小孩有些失控試著將其暫時隔離約1~2分鐘待其情緒穩定。
 
7、當你的1~2歲小孩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時,要注意任何危險的訊號並且快速行動,即使你感覺他們只是安靜的在玩,盡量還是要維持注意力在小孩身上。
 
8、適當的與其他小朋友分開,不要讓你的小孩與曾經有過攻擊行為的小孩單獨一起,留意其之間的互動並且適當的提醒他們超過界線的行為,如果他們持續蓄意傷人那就將他們帶開。
 
9、當你發現他玩具玩得過頭甚至傷到人時,試著將玩具或物品拿開,即使他玩的只是填充玩具,好玩且有趣的敲著別人的頭時,因為很容易與其他小孩發展成憤怒與衝突,所以不要因為沒有傷害性,就允許他這樣的行為發生。
 
10、家長應練習耐心,要知道這麼小的嬰幼兒不太可能會有卑鄙或者蓄意欺負他人的意圖,他們主要以他們的身體在試驗他們周遭的環境,他們會開始以他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家長要溫柔且耐心的指導,小孩更有自信會讓小孩更能適應未來的環境。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0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