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追蹤計畫

出處:早產兒基金會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產兒出院後的定期回診對追蹤檢查非常重要。為了克服出生時生理條件的差異,出生體重小於1501公克的早產兒在矯正年齡兩歲以前,需要更充分的環境刺激、訓練機會、促進發展。此時,家庭環境的配合、家屬的支持、相關教養知識的瞭解、處理技巧的諮詢就更顯重要,這些都可藉由早產兒追蹤門診提早發現問題,讓專業的醫護相關人員幫助父母進行評估,進一步提供給早產兒更好的發展環境與機會。

『兩歲追蹤』
有鑑於此,基金會於民國1995年8月起,在台灣北、中、南陸續開辦七區「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院後的追蹤檢查工作」。配合新生兒醫師、兒童發展心理師及個案管理師等專業人員,於矯正年齡6、12、24個月時返診進行評估,及早發現問題、及時做適當處置或轉介至眼科、耳鼻喉科、復建科、早療…等機構,期待將早產併發的後遺症減至最低,並獲得完善治療。
『五歲追蹤』
為能協助瞭解早產兒於學齡前之適應狀況,本會於2006年8月起,提出「極低體重早產兒五歲追蹤計畫」,此時期的評估重點放在對學習的影響上,如:注意力缺失、過動、語言及理解問題、動作協調、視力狀況或是學習適應不良等問題。期盼藉由學齡前的相關評估,協助極低體重早產兒為就學做準備。
『擴大全國性服務計畫』
考量極低體重早產兒出院後追蹤檢查之重要性,為能普及全國,本會自2009年至2011年推行「極低體重早產兒全國性三年服務計畫」。其後,並於2012年起續推「極低體重早產兒擴大全國性服務計畫」,將追蹤檢查評估模式與及時轉介概念,推廣至台灣北、中、南未曾進行追蹤檢查的醫院,甚至於台灣東部,照顧全國更多有需要的早產兒。